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天地 > 心路指南

[心路指南

一例恐惧强迫案例分析

作者: 阅读数: 1322 发布时间:2018-10-27

来访者基本情况:男孩 ,高二年级,给人的感觉是很阳光、有朝气,非常讲礼貌。

l       第一次咨询:

l       (顺便咨询,因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组长开会前来)

   害怕“尖”的物品,比如:铅笔、桌子角等看起来很尖的东西,看到就浑身难受,说不出的难受。(具体化技术)

l       一直以来均害怕“尖”的物品,记忆中最早出现怕“尖”东西的是幼儿园时期,大概3-4岁。(追溯最早引起事件)原来只是怕笔,现在凡是看到“尖”的东西都会不舒服。(泛化)

 

l       从小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在自己小学六年级时离婚,但爸爸妈妈均非常爱自己,继父对自己也挺好的,觉得父母离婚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收集家庭史)

l       看到具体的实物还好,想起“尖”的东西的形象时更难受。(我本以为是恐惧症,想给他建立恐惧等级进行脱敏疗法。但一般的恐惧症应该是越接近实物时越恐惧,所以觉得可能不是恐惧症。)

l       怕陌生人的眼光,觉得感觉别人注视自己不舒服。

    特别是想与他交朋友而他也注意我的情况下。熟悉的人和一般的陌生人感觉好些。(收集类似感觉事件)

 

心理分析:来访者内心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出现怕“尖”的东西理应是小时候监护人过于强调“尖”的物品对人伤害或曾经被“尖”的物品伤害过。“尖”的物品带给他的不安全感没有消失,并伴随他成长。这种不安全感或许只是他更深层次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我始终认为他的家庭给他带来的不只是他说的“没什么影响”。

l       主要辅导方法:

l       联想暗示:看到或想起“尖”的物品时,给予一个联想并进行心理暗示。比如:铅笔就是铅笔,与其他物品(花,当时我们面前就摆着一瓶花)是一样的,我能够驾驭它,不会伤害我。(现场体验并感觉)

l       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想起“尖”的物品没有关系,不要责备自己:“我怎么又想起了?我是不是不正常?我好烦!”等等。看看自己在这个时间应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第二次咨询

l       电话预约,电话里情绪非常糟糕,说自己非常难受,快要崩溃了。说上次咨询有很多真实的状况和想法没有跟我完全倾诉。

l       我在电话里抚平了他情绪后,要他把自己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写下来,把不良的情绪滞留在纸上等我跟你一起解决,不要害怕。

l       怕死,怕得癌症。怕亲人特别是妈妈得癌。

l       原因追溯:来访者去做过CT检查,结果正常,但还是怕。第一次出现害怕是因为高一的生物老师将了一堂关于癌症的课。最近,同学的爸爸也因癌症去世了。

 

l       怕妈妈出事,从来不让妈妈周三来送饭,怕妈妈出车祸。共情

l       周围同学议论我,说我(shong),感觉很烦躁。

     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生怕自己哪句话不小心伤害了别人,对人超好,不会拒绝别人,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共情

l       怕陌生人的眼光,目光相遇会不舒服,会有揉眼睛或挡住的动作。

l       坐公交车会捂住鼻子,怕细菌,怕得病。情感支持

l       老师上课都不敢听,一听脑袋就开始想其他的,如关于癌症的事情。

l       (澄清并纠正不良心理暗示)

l       周期性出现内心非常痛苦、难受,活着没有意义的状态,自己也经常暗示自己没事的,但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出现。(这是抑郁的一个表现,让人有点担心)

l       怕尖的物品在上次咨询后明显好转,只是有时感觉有一点不舒服。

l       严重影响学习,特别是高考临近了,自己马上上高三了。

l        

l       在与其交谈的过程中,来访者不断的有咬手指、吮吸手指、揉眼睛、揉额头、轻轻地扯自己的头发等无意识紧张动作。

l       心理分析:从来访者所述出现的恐惧和担心,应该是强迫恐惧,是强迫症而非恐惧症。

 

 

l       辅导方法:

l       情绪宣泄:这次辅导主要让他自己把自己的担心和恐惧全部诉说出来,在倾听时表现出对他事情的足够关心和重视,在咨询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共情。来访者在倾诉完以后当即表示内心轻松了许多,好像一个包袱松了口子。

l       放松训练:与来访者一起做了一次意念放松。采用了能量球给予了能量输入。相信自己能面对心理困惑,克服困难,走出沼泽地。

l       改变心理暗示:老师上课我会努力去听。目前的状态时暂时的,我将战胜自己。就算我自己这些障碍,我依然学得很好。

 

来访者妈妈的咨询

–     电话预约,说儿子告诉她在我这里咨询后,情绪变得非常好,她来向我提供一些情况。

–     妈妈从小胆小,爸爸胆大,找他做依靠,但比妈妈小两岁。爸爸从小调皮捣蛋,不成熟,两人结婚后依然不成熟。怀孕期间也没有得到爸爸多少照顾,情绪有些压抑,而且担心胎儿不正常,因为爷爷奶奶是近亲结婚。爸爸因在外面不守规矩在来访者4岁左右被抓了进去,后来保了出来,又染上了毒,又被抓了进去过。妈妈自述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爸爸很少管。在知道爸爸染上毒之后,妈妈觉得还是要跟他离婚,为了儿子有个好环境。为了避免爸爸以后再来给来访者与妈妈的生活添麻烦,妈妈在离婚一年后再婚了,当然再婚得来访者接受,来访者与继父见面后双方都表示接受,就这样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现在基本上与爸爸那边没有太多的联系,但妈妈知道两年前爷爷患了尿毒症,半年前爸爸也患了尿毒症。来访者自己也知道,也曾经在住院的时候去探望过。

–     妈妈举了很多来访者非常懂事和能干的事情。妈妈自述但凡自己有什么担心、忧虑的事情都跟儿子商量,儿子拿主意,儿子的思想有时比大人还周到,很多道理说起来比大人都懂得多。儿子从小成绩优秀,从来不用自己操心,反而自己有时候很依靠儿子,很多烦心事都是儿子替自己解决的。很多灰心丧气的时候都是儿子安慰自己。

–     进入高中后有过考前生病的表现,为了使他放心,我给他做过全面检查,实际上没有事。说过没考好不能怪他,是因为生病。

–     上次考试进步非常大,从班上30多名上升到前几名,老师要他发了言,说自己的学习经验。不知道这次是不是因为怕期中考试掉下来,而出现的心理障碍。

–     心理分析:来访者在母亲面前一直扮演的角色是“小大人”,很懂事,很聪明,很能干,不需要妈妈操心。也许从来没有在妈妈面前表示过小孩应该有的求助、依靠、同情、安慰、支持等心理情绪。

–     心理辅导:我想妈妈绝对想不到自己眼中那么完美、那么可依靠的儿子内心有多少担心、忧虑、不安、甚至绝望。我委婉地向她表达了儿子目前的真实情况,并且告知她与他的成长经历是息息相关的。我建议妈妈以后多跟儿子谈谈美好的事情,谈谈自己感觉到快乐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与儿子交流自己成长中的喜悦、成长中积累的积极的人生观。

 

第三次咨询

l       来访者情绪这次表现得平静了许多,说上次咨询过后一周都情绪很愉快,状态非常好,非常感谢老师。(自我感觉他的变化也太快了点,效果太好了点,但我知道他的问题根源还没有找到,绝对不会这么轻易就解决了,直觉告诉我,他那强烈的不安全感一定来自于他的童年经历,我要慢慢把它挖掘出来。)

l       首先做了一次放松训练。

l       然后告诉他,他妈妈来过了。

l       儿子眼中的妈妈: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比别人的妈妈均要好的妈妈,比别人妈妈要好很多很多的妈妈。妈妈从小不打我不骂我,非常关心我,只要我想要的,她都会努力满足我。到现在也没有给我什么学习上的压力,从来都是我想怎么样都可以的。

自述成长经历

l       儿时的创伤------被爸爸扔进了沙坑

   来访者开始回忆并诉说,又有紧张不安的下意识动作,轻轻地扯了一下头发,我暗示其放松情绪,深呼吸,不着急,慢慢说。突然他一下子想起了一个儿时的创伤事件,记得2岁的时候有一次爸爸要出去玩,妈妈不让,就把我交给爸爸,爸爸把我扔在了沙坑里。具体什么事情不记得了,但清晰地记得自己被他扔在沙坑里。(这个创伤事件应该给了他很强烈的不安全感,应该是他目前出现强迫恐惧的一个重要事件,应该要对其进行处理。)

爸爸妈妈经常吵架

    记起来爸爸妈妈经常吵架,记起自己有一次在看动画片,爸爸妈妈吵架了,很凶,妈妈手里当时好像拿着剪刀,我认为是动画片引起他们吵架的,我从那以后都不看动画片,不看那个电台。

(这也是一个童年负性记忆事件,对其造成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也要进行处理。剪刀应该是怕“尖”的物品的一个来源)

(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不健康的家庭)

l       奶奶的严格要求

l       记起了4-5岁时被爸爸妈妈送到广东中山的爷爷奶奶家,奶奶对自己要求很严,记得语文拼音“un”和“ün”总读不好,奶奶罚我在洗衣板上跪了半小时。(完了以后马上替奶奶说好话,说奶奶其实对他很好,要求严格,自己是长孙,要求严一点是应该的)

l       记得在爷爷奶奶家生活时,妈妈来看自己,自己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有点恋母情结。

l       (强迫症患者一般有追求完美的特征,该生也不例外,这种特征跟奶奶对他要求严格应该多少有点关系吧)

父母的离异

l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了。记得那时爸爸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不管我和妈妈。

l       爸爸问妈妈为什么不跟他一起生活了,我说爸爸一通,我说爸爸不是一个好老公,不是一个好爸爸,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一个好公民。并且还说了为什么不是,等等等等。把我爸爸和妈妈都说懵了。

l       妈妈说离婚是为了我,再婚也是为了我。妈妈经常说她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我妈妈对我太好了,所以我要像个男子汉一样保护我妈妈,我一直都是这样想。我绝对不像我爸爸那样,绝不做像爸爸那样的人。(对父亲的极度不认同应该也是他不安全感的来源)

l       (小小年纪承受了太多太沉重的责任和爱,在成长中隐藏了自己对快乐的追求,隐藏了内心的渴望)

人际关系

l       人际关系一直都还可以,同学都把我当小弟弟看待,跟我说话经常会摸摸我的头。

l       初中非常快乐,成绩也好

l       高一最快乐,人际关系很融洽

l       高二分班开始有点压抑,跟我玩得很好的朋友读文科去了,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在一起了,但现在在这个班级也有了好朋友。

l       辅导方法:

l       继续应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l       继续森田疗法

l       越好下次辅导的时间

 

第四次咨询

l       来访者述说情绪在这周内有点反复,但总体来说比较平静。

l       首先做意念放松

l       处理一个童年创伤------被爸爸扔进沙坑

l          在放松状态下进入创伤情景,再次体验当年的情绪感受。“妈妈把我送给爸爸抱,爸爸不肯,妈妈强行把我塞给了爸爸,爸爸把我推到沙坑里。爸爸穿着黑色的西装。我手里拿着一个变形金刚,变形金刚是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当问及到来访者情绪时,来访者述说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平静的,并且睁开了眼睛。问他为什么睁开了眼睛,他说不知道。

l       (很明显,他内心深处并不平静,他感到不安全,所以睁开了眼睛)

(我本意是要他重新体验那种焦虑情绪和恐惧情绪,明白现在的恐惧是那时恐惧的延续,并且把恐惧发泄出来。我认为他不仅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恐惧,也对母亲的行为感到焦虑和恐惧,怕跟妈妈分离,而目前他快上高三了,快要高考了,高考考上大学以后就意味着要离开妈妈了,那么就不能“保护妈妈”了,他害怕失去妈妈,于是有了很多的恐惧表现。甚至我认为还隐藏了对爸爸和妈妈的愤怒和怨恨,希望能在咨询中也表达和发泄出来,很遗憾我水平不够,没能做到这一步)

l       然后他告诉我他刚刚联想起一些事情,又像是自己看到的情景:我跟妈妈呆坐在一间房子里,感觉后面很空洞的,心里非常害怕,所以睁开了眼睛。(这应该是他心灵的写照,情景中没有爸爸,没有安全感,也表明他内心对父爱的渴望,希望父亲能来保护自己和妈妈)

l       突然间他又记起了一件童年的事情:妈妈把我放在别人奶奶家里,那个小女孩总是欺负我,我很害怕,对了,她曾经要用牙签戳我的眼睛。

l       (这应该是他现在怕“尖”的物品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第五次咨询

l       这周情绪很好,感觉非常舒服,前几天还特别开心,具体为什么事情自己也不知道,反正觉得人精神状态非常愉悦和舒适。

l       意念放松(能量团)

l       处理一个童年创伤事件-------小女孩要用牙签戳我的眼睛

咨:在放松状态下,回到小时候,回到小女孩家,看清楚小女孩穿的衣服样式及颜色,她在干什么。

来:“她在玩筷子。”

咨:想象自己走进小时候的空间,把小女孩在玩的筷子拿下来,放回筷筒。

来:“不敢拿,害怕。”

咨:你现在是一个16岁的男子汉了,能控制筷子。相信自己。

来:“害怕小女孩的妈妈会说我欺负她,对我不满。”

咨:她会同意的,因为这对小女孩也是一种保护。好,现在慢慢走过去,把小女孩手中的筷子拿下来,放到筷筒。

来:“找不到厨房”

咨:小女孩的妈妈在吗,在,就交给她,她会表扬你的。然后找到小时候的自己,在哪里?在干嘛?

来:“在桌子旁,有碗,有一只筷子,还有一只被小女孩拿在手里玩。”

咨:走过去,把小时候的自己抱起来,坐在小女孩对面,把小女孩手里的筷子拿过来,交给小女孩的妈妈。

(这里写得比较简单,具体过程中他犹犹豫豫、反反复复了几次,不过最后还是成功地从小女孩手中拿过来了筷子。不过过了一会儿,筷子又回到了小女孩手里。我当时都奇怪了,怎么他意象里小女孩手里老是有筷子?筷子也是一个“尖”的物品,并且具有攻击性,给他带来了不安全感,应该这个不安全感还有离开了妈妈和爸爸给他带来的深层次隐藏的焦虑)

咨:从小时候的自己的眼中看到了什么?

来:“无奈、自责、担心、恐惧”

咨:想对小时候的自己说什么吗?

“不想”

(他看到小时候的自己眼中有那么多负面的东西,竟然告诉我不想对他说什么,我当时很意外,可见他从小把自己负面的东西隐藏起来,不想对任何人说,别人看到他的都是他勇敢阳光的一面,包括他妈妈。他的无奈、自责、担心、恐惧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咨:告诉小时候的自己,你已经长大了,现在很自信,不再怕筷子了!

再次做放松训练。

 

第六次咨询:

l       来访者心中一直不认同父亲,认为父亲没给过自己和妈妈任何关心,不负责任,是社会的“渣滓”。

l       自述看见爸爸就很难受,讨厌。不想见他,也不想见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是一样,都是社会的“渣滓”。

l       不想跟爸爸沟通。

l       运用空椅子技术:我与父亲的“对话”

l       (发泄了对爸爸许多的怨恨)

l       (爸爸没有再婚,得了尿毒症。)

l       从人道主义出发,去看看他。跟他说说话。

l       真正了解父亲的生活及父亲的想法,父亲只有你一个儿子,应该是很爱你的。而且这对于你自己目前出现的恐惧症状绝对有好处,你恐惧一部分来源肯定是缺乏父爱造成的,重新去整理和修复一下你过去的情绪,接纳并爱自己的父亲,你的不安全感应该有很大的改善。

第七次咨询

l       接受老师的建议,寒假终于平静地跟爸爸谈心了,发现爸爸以前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跟妈妈诉说的完全不一样,他不是那么坏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很帅,而且很能干,有才华,他不是不管家,而是外面有很多的业务需要应酬。整个寒假很高兴,感觉有了精神支柱一样。

l       反过来,认为妈妈对自己成长带来了烦恼,比如妈妈说她做什么都是为了我,让自己感觉这爱很沉重,而且她真的是全部是为了自己吗?很多事情自己已经可以做了,可是她还是全部包办,什么都为我做好,弄得自己很烦,跟她说了自己可以做,可下次她还是为你做好一切。比如买什么衣服,穿什么款式,都是以她的眼光买的,我根本不喜欢,她还是要买,还说我不会买。

第八次咨询

l       最近都还好,情绪比较稳定。基本没有那些恐惧了。

l       但有时会想着不幸的事情如果发生到我们家怎么办?我要怎么去做?去应对?

l       你觉得目前你生活得幸福吗?快乐吗?

l       小时候妈妈就教导我不能“骄奢淫逸”,什么都要想着坏的一面,要想着很多人在受苦,我从小就不能快乐,快乐就有负罪感。

l       (可能因为妈妈绝对爸爸不够关心她,爱她,生活得比较压抑,这种负性能量传递给了儿子,从而儿子从小就压抑自己的快乐,觉得妈妈会不高兴,妈妈正在受苦,所以我要受苦。我认为这是一种习得性的自我精神虐待。)

l       不幸的事情已经在你身上发生过了(比如父母离婚、父亲得病等),以后都是幸福的生活了,你有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你一直都有,不幸的生活之前剥夺了你十几年快乐的权利,现在你要拿回来了!不要为没有来到的痛苦而痛苦了,为你已经拥有的幸福和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