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驱动力·整合力·发展力:学习任务设计的基本追求——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作者: 阅读数: 1268 发布时间:2022-06-16

一、为什么要强调“学习任务”的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首次增加了“课程内容”标准,对语文学科到底教什么和学什么内容进行定位。不过,这一定位的角度和维度并不是直接承接“课程目标”的表述,既不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语文实践活动来划分对应内容领域,又不是按照教师曾经熟悉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等板块来梳理的,而是运用“学习任务群”进行组织和呈现——2022年版课标中“课程理念”的第二点指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具体表述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的“群”指的是外在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学习任务”则是“群”的核心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三个层次、六个学习任务群,有着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如何落实这些定位和功能,关键在于学习任务的设计。因此,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这就启发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依据具体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目标、内容、方法运用等方面的定位和功能,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要指向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如此强调“学习任务群”和“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落实,最根本的目的是以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有联系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以往围绕知识点和训练点进行“讲解+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常常是低效、无趣的,难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虽然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开始就已经在强调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实践中也一再强调要“用课文教,不能教课文”,但是,教师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教课文”,在惯性思维下进行知识和技能训练,几乎是积重难返。对此,“学习任务群”或许会是一剂“解药”。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能成为适切的“学习任务”设计者,都能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有力支持者、引导者,语文课程实践自然可以回归母语教育的实质——让学生在真正“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奠定语文基础,发展核心素养。

因此,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根据目标落实和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成为必须积极面对的课题和挑战。

 

 

二、“学习任务”设计的基本追求

 

 

一个积极服务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任务,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呢?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给出了方向性的答案:“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细细研读这段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好的学习任务应该具有驱动力,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任务中;整合力,即能将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等要素,甚至评价都整合于学习任务中;发展力,即能帮助学生在有联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基和赋能。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进一步阐述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是具备以上特性的。

1.驱动力:促进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学习任务必须具有驱动力,否则,就不可能是学生需要的学习任务,不可能是“学为中心”的学习任务。一个具有强大驱动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很自然地成为任务内容的共同设计者和自主实践者。

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才是具有驱动力的呢?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表达要素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从课程内容来看,这个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从表达任务来看,又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思辨”是科学思维的要求,“创意”是科学创造的追求,为了有联系地落实单元读写目标,促进学生的对科学思维和科学创造的理解,我结合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单元核心任务——最佳科幻故事评选。这是一个极具驱动力的学习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具有驱动力的学习任务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任务,是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最佳科幻故事”这样的学习任务一发布,学生都会跃跃欲试。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阅读科幻故事,在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精彩的科幻故事。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科幻故事的创作与以往一般的想象故事相比,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因为科学幻想要基于对“科学”的了解和尊重,但这种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尝试的激情和勇气,尤其要进行“最佳科幻故事评选”,更是让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学习任务充满了期待。

其次,具有驱动力的学习任务应该是指向问题解决的任务,是能够让学生不断收获成功体验的任务。科幻故事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展望,而且还要表达创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展现创作者创造性思维能力。“最佳科幻故事评选”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关注点是“最佳”,那就要共同讨论优秀科幻故事的标准,就要根据标准来指导自己的科幻故事创作,就要有理有据地推荐自己欣赏的科幻故事。这样,学生在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就理解了什么是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理解了科幻故事区别于其他幻想故事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具体学习目标的达成,都是一次切身的成功体验。

再次,具有驱动力的学习任务,应该是目标科学清晰的任务,是学生能够有层次有联系地建构学习经验的任务。“最佳科幻故事评选”这一学习任务隐含了这些学习目标:理解科幻故事的特点;明确优秀科幻故事的标准;理解“评选”要有理有据等。这个学习任务的落实,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递进的子任务:探秘科幻故事、合格评委修炼和最佳科幻故事评选会。第一个子任务对应的是理解科幻故事的特点,第二个子任务要学习的是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第三个子任务指向的是知识、技能、方法的综合运用。

2.整合力:让学习诸要素整体发挥作用

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只有“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才能保障语文实践活动安排的连贯性,才能让一个个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内在关联性,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有联系的积极学习体验。一个好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具有强大整合力的任务,能够让学习诸要素整体发挥作用的任务。这样的学习任务,是“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的任务,是“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的任务。

首先,具有强大整合力的学习任务,要以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教学解读为基础。2022年版课标指出,学习任务群下的学习任务设计,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那么,针对具体的教材单元,教师就要对单元结构、内容、编排意图等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解读,明确单元重点学习目标引领下的各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厘清单元内容整合的线索和思路。

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这是一个围绕“夏天”主题编排的课文学习单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夏天并不陌生,它是自然的季节更替,也是能够给孩子带去最多欢乐时光的季节。教材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二首》(《池上》《小池》)《荷叶圆圆》《要下雨了》,这三篇课文文体不同,通过不同事物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夏天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夏天的丰富和美好。具体来说,《古诗二首》捕捉了夏天独特景象中的诗意,《荷叶圆圆》以童话的方式表现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故事向儿童普及夏天的气象常识。除了课文,单元内与夏天有关的内容还有很多。“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给出的词语都是与夏天紧密相关的事物;“日积月累”给出了若干关于夏天天气的谚语,反映了人们经过长期观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一年级学习这些谚语,首先要觉得有意思,其次才是积累生活知识,如果还能够运用就更是有趣的体验了。此外,“和大人一起读”呈现了《夏夜多美》这个童话故事,是发生在夏夜的一个暖心的故事。这些内容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建立联结,从而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和体验夏天的特点,感受夏天的美好,建构起对夏天更丰富的认知。

从单元选文和其他板块内容来看,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个学习任务群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学习内容”要求包括“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等。同时,“教学提示”中提出:“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等。这给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明确了方向和重点。因为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人文主题)正是“春夏秋冬”主题的,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看,这一主题很自然地揭示和创设了符合学生经验需要的学习境遇。在这样的境遇下,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要聚焦的是什么呢?教师可以依据单元具体学习内容、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实际再做进一步梳理。

其次,具有强大整合力的学习任务,一定来自于教师对学习目标的清晰定位。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心中要有明确的、能够统领主题任务学习内容和活动的总体性学习目标,并始终以目标视角来观照每一项学习内容和活动,厘清它们之于目标的具体学习价值,对学习内容进行符合目标逻辑的整合与组织,对学习活动进行有层次地呼应目标的规划安排。遵循逆向设计原则,是确保学习任务具有整合力的有效实践策略。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是确定预期结果,即明确学习目标;阶段二是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即根据预期结果确定能够证明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的表现性任务和其他需要收集的证据;阶段三是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也就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考虑最合适的教学活动。

再次,具有强大整合力的学习任务,一定是聚焦概念性理解的学习任务。一般来讲,聚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没有真正的学习任务存在,而只有一个个零碎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在零碎的学习活动中,学到的是知识和技能本身,并不理解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因而很难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地迁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设计学习任务之前,教师要厘清主题任务学习要聚焦的概念性理解目标,即大概念是什么。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聚焦的大概念就是“情动于心,外显于行,对言行举止等外在表现的描述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内心”。

有了上面三点作为保障,教师就能较好地设计出具有强大整合力的学习任务。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从课程内容上看,主要属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这个单元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好小说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在阅读时自觉地进行内容把握、情节梳理和人物评价,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教师可以为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设计这样一个核心任务:设计并开展一期访谈鲁滨逊的综艺节目。这个核心任务的完成,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评价。核心任务本身就揭示了学习情境——准备、设计和开展专题综艺节目;学习内容通过任务发布来明确——任务发布时讨论这档节目可以包括哪些内容,如要有故事梗概、要了解人物特点、要梳理人物经历的重要事件等;学习方法根据任务和活动需要选择和运用——基本阅读策略、跨学科学习等;学习资源是用来支持学习任务的——不仅仅是这一本书,还有相关的电影以及生成性资源等;学习评价根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成果来设计——节目里的任何一项内容,如主持人的问题设计、片段展演、角色重现等都有对应的评价量规……

3.发展力:种下持久理解的强大种子

学习任务群所追求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基于问题解决的真实任务,用任务来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好学习资源,进行协同思考,实现深度理解,进而抵达概念性理解。从核心任务的设计和子任务的分解,到具体学习过程的设计,都要凸显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具有问题解决意识和目标意识的行动者。这就说明,一个好的学习任务,是可以在学生的心中中下持久理解的强大种子的。

我曾围绕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设计了一个核心任务“创作‘春日之书’”,让学生在春天里阅读与春天有关的课文、图画书,自主进行读写绘的创作,提炼“形声字”关键词,“藏”在“春日之书”每一页的图画中。这个核心任务是聚合了教材文本情境和现实生活中春天的观察、体验境遇,布置学生在自己的“春日之书”中“讲述”自己发现和创造的春天故事。核心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分别是“叫醒春天”“发现春天”和“创造春天”。“叫醒春天”从阅读图画书《接着,春天来了》入手,发布核心任务和成功标准,进行“春日之书”的书页制作等;“发现春天”从阅读《是谁唤醒了春天》开始,学习教材内容,用认识更多的字来驱动对春天的发现,开始为春日之书积累“故事”,结合《小青蛙》《猜字谜》,学习在春日之书中“藏”形声字;“创造春天”包括种下春天的劳动、美化教室的行动、图画书阅读,还可以结合《姓氏歌》开展班级春天生日会等,并将这些创作进春日之书;最后就是举行“春日之书”发布会。在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经由多样化的语文实践,不仅持续理解了“四季交替形塑了人们对大自然生命节奏的体验”,还进一步理解了“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反映了先民对世界的形象化认识,具有以形表意的特点”。当学生完成并分享了自己的“春日之书”后,他们都兴奋地提出,要接着在夏天的时候创作“夏日之书”,秋天的时候创作“秋日之书”,冬天的时候创作“冬日之书”。“种子”不仅种下了,还开始发芽、开花了。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和“教学建议”中都提出要注重学习任务的发展力。“课程理念”中指出:“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这里所说的“连贯性”和“适应性”,就是在强调学习任务的发展力特征。“教学建议”中指出:“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这更是明确了联系基础上的发展属性。

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做到同时从驱动力、整合力、发展力三个角度追求学习任务的质量,就能保障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拥有目标清晰的、积极的学习体验,就能经由任务的完成,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概念性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就能最大限度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