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八面来风

[八面来风

永泰一中建设普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工作规划

作者: 阅读数: 1128 发布时间:2020-12-23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普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贯彻新一轮普高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秉承永泰一中“育德至善 格物致知”的校训精神,进一步发扬永泰一中“绿色教育”的办学特色,永泰一中将在未来三年着力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重点难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面提升永泰一中办学水平,把永泰一中建设成为福州市普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示范校,形成普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永泰一中经验,辐射带动其他学校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为明确方向,推进改革,特制定永泰一中示范校建设工作的相关规划。

一、领导小组

组长:张厚林

组员:林连国 赵子真 郑佑新 陈学煊 温启林 张晋辉 吴孟勇 檀东晓

二、建设目标

(一)根据新课程新教材精神,优化永泰一中“八角楼”课程体系。以“育德至善 格物致知”为经纬,以“绿色教育”为纵深,跨越基础必修课程、拓展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三大层级,涵盖国家课程、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劳动教育、鲤渚讲坛、“2+1”活动、社团活动、节会活动、志愿者活动,编制纵横立体的永泰一中八角楼课程体系。凸显“国家课程规范化、校本课程精品化、实践课程特色化、德育课程主题化”的特点。实现学生共性和个性协同发展,教学课内课外融汇交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互通,促进每位学子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1

(二)立足学校发展现状,打造品牌校本课程,促进校本课程精品化。总结学校办学历史,结合师资配备现状,着力打造若干有特色、有号召力的品牌课程。

课程2

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规范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展,完善校本课程的淘汰机制,实现校本课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学习新课程新教材精神,狠抓教科研专业化;提升课堂教学精准性,促进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落地。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立足点,搭建由以新教材为切入点的个人和集备组备课活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学科教研活动、以主题活动(如选科走班、生涯规划、劳动教育……)为中心的学校课题研究活动组成的教科研体系,组织开展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个人、集备组、教研组、课题组、学校层面,由点到面、由浅到深,覆盖教学设计、校本练习、个性化测试卷、研究论文、专项课题等维度提升教科研的有效性和专业化。在提升教科研品质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精准性和靶向性。进一步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加强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STEAM项目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让因材施教规模化,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四)坚持科学质量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评价多元化。既对接高考综合改革,力争卓有成效地提升我校高考品质,同时坚持发展性,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劳动素养六个维度,综合各学科修习学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劳动素养学段综合评价结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作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体现“五育”并举、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要求。

(五)推动智慧教育,以信息化技术搭建智慧化、精准化教育管理组织机制。优化永泰一中“傲博”管理系统的建设,优化教育基础环境,建成基于标准、互联互通,集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互动教学于一体的新型“智慧教育云平台”。全面覆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评价管理等领域。尤其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立对学生个性化、精准化评估机制;积极探索智能化的选科走班、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机制,在这两方面总结上一轮课改及达标校建设的经验教训,以精细化管理促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三年思路

(一)2020.12-2021.8

统筹规划,协调各部门制定好示范校建设的三年规划。对已有课程教材实施进行总结诊断,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重难点领域开展实践研究。

1.2020年12月 筹备

召集领导小组、主管局、教师进修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开展调研,科学论证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核心任务、突破重点、实施进程、实施策略。研制示范校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

2.2021年1月——8月 启动、推进

(1)总结2020级高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落实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省颁标准及各学科需求,优化2021年春季学期课程规划。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课内外的有机互动;语文学科阅读和书写课程化;科学类课程个性化选修、实验常态化和竞赛指导的融合;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化等项目。打造品牌课程,建成剪纸课程、书法课程名师工作室,并铺开工作。

(2)聚焦核心素养,有序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相关培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政策研读、信息技术水平提升、教科研方法指导等通识培训,面向各学科教师开展课程标准学习、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指导、评价方式改革等学科培训。引导、鼓励与新课程新教材有关的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工作,成立校、县、省市各级课题研究小组。利用省市视导、对外开放周、教学观摩日等契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3)加强学生发展指导,进一步发挥选科走班制度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促进作用。组织基于选科走班和生涯规划指导的交流研讨活动。开展教师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提升培养,促进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度的有机转化。学生管理机制更加机动灵活,各年段培优班、托底班、学科强化班等管理更规范化、常态化。

(4)进一步优化“傲博”管理系统。总结达标校建设中,智慧校园系统建设的得失,优化现有系统,以更规范、更公开、更便捷的标准,完善师生基础信息管理、课程管理、选科选课、学分认定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学术资源管理、在线课程和课堂等功能。真正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智慧化水平。

(二)2021.9-2022.8

全面布局、突破重点阶段

1.总结18、19级的经验,学习省市先进学校经验,进一步摸索改革,做好2020级学生选科分类指导、选科分班工作。让学生选科更科学、分班走班更高效。从学生、教师、课程、学校四个角度,提升育人品质。

2.在20级的基础上,2021级新高一的课程规划力求一步到位,充分考虑已有学情、师资力量、学生发展、办学特色等因素。

3.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结构优化工作。校本选修和研究性学习方面,对已有课程和课题严格考核评估和淘汰;对继续开设的课程和课题,要重新编写、印刷教材和活动方案;对拟新开设的课程和课题,从课题申报、审批、教材审核、教材编制、方案设计等环节做好把关,力争全面精品化。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方面,以课程化为方向,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介入,重点打造编程、机器人等课程化社团活动。落实五育并举,打磨活动品质,把节会活动做成高质量、高品位的舞台,展现学生发展个性化。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方面,进一步提升军训和研学活动的实效性和内涵化;同时在前期考察的基础上,创建校内校外一体化、短期长期联动化的劳动教育基地。

4.组织第一轮新教材使用经验总结和交流。到2022年7月,新教材必修教材已经完成第一轮使用,有基础也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争取邀请省市专家对此进行评价,对后期工作形成有效的指导。继续深入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发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水平,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落实教科研工作,把握方向,突出实效,成果落地。

6.在完善校园管理系统主体框架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实现教学质量的精准监测和学情的精准监控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精准性和评价科学性。

(三)2022.9-2023.8

继续深化改革,落实重点建设任务,并分项目进行评估、反思、调整。

1.20级进入高三,重点做好新课程新教材与新高考的对接工作。并继续优化高一、二年段的课程建设,以及新教材使用经验和教训的传承。继续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

2.落实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教科研、管理系统和体系等重点建设任务。对重点建设任务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已有建设成果,发现不足。对推进不力的建设任务开展专项研讨和部门领导负责制,确保重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监测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状况,分析教育教学全过程,诊断和指导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适时组织相关主题的开放、观摩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指导和检验。同时走出去,学习其他学校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及时纠偏、补差、深入改革。

(四)2023.8-2023.12

1.整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典型案例,采集学校、教师和学生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总结提炼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经验、有效做法和经验教训。

2.召开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经验交流会,对示范校建设进行全面总结。

3.全面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有效实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4.形成示范校建设总结报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验收,推广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经验和成果。